多举措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建设
2022-04-19 08:58星空软件官网下载
日前,《福建省全民健身条例》(以下简称条例)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、应运而生。《条例》共6章54条,贯彻落实中办、国办近日印发的《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》,围绕全民健身补短板,重点解决群众“去哪儿健身”“怎么健身”问题和全民健身活动“谁来组织”“如何保障”问题,一幅统筹城乡区域、突出城市社区、衔接创新载体的全民健身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。
如果说全民健身设施是硬件,那么健身服务就是软件,主要解决“怎么健身”难题。目前,我省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上仍然存在区域之间、城乡之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,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无法满足人们个性化、多元化的健身指导需求,公共服务的智能化、数字化应用水平不高,全民健身与其他领域关联不紧密,发展的可持续性较差等短板。为此,《条例》提出多举措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建设:
一、减少区域、城乡差异
要求政府加强革命老区、农村等薄弱地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,提供均等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。
二、形成购买服务机制
建立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机制,制定购买服务目录。规定有关部门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方式,委托体育社会组织或者其他组织承担全民健身公共服务。
三、强化学校体育服务
要求教育部门指导学校组建体育兴趣小组、社团和俱乐部,鼓励体育运动学校、体育俱乐部在学校、青少年宫开设公益性课后体育兴趣班。
四、推动公民体质监测
加强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的建设管理,开展公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,定期向社会公布监测和调查结果。
五、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
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,支持其在开展志愿服务、组织基层体育活动、指导科学健身等方面发挥作用。
六、提升健身服务智慧化水平
要求建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,提供场地预约、健身指导、体质测定、赛事活动参与等便捷化智能化健身服务。
七、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
推行体医结合的健康服务与疾病管理,支持在社区医疗机构中设立科学健身门诊,提高运动伤病防治能力,发挥全民健身在健康促进、治未病、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作用。
(文/莆田市秀屿区老年人体协:许德清)
(责任编辑:徐敏)